电话

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牧民的笑容像格桑花一样灿烂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2-04-18 点击次数:1525


 

从青海省西宁市出发,往北走近200公里,翻过刚察垭豁,便来到地处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城郊的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

这里的平均海拔3300米,暮春时节,远山上冰雪依旧,草原还未返青。行至村口,眼前是一排排簇新的建筑,每家每户大门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草原上树起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乡村兴”12个红色大字标语在蓝天的辉映下显得格外耀眼。

20220418_001_03_101854.jpg

图为果洛藏贡麻村整洁有序的民房。

敲开村民索南才让家的大门,一股暖意拂面,开门的老人精神矍铄。院里院外,干净利落,在客厅的醒目位置,摆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索南才让一家人在一起的照片,画面温馨感人。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的场景,他眼里满是笑意。

“总书记来到我们家,每个屋子都看了一遍,问现在的生活,问家庭收入。我还拿出一张老照片给总书记看,那是在17公里外草场上的老房子,两间低矮的土坯房。总书记接过照片,看得很仔细。总书记说,过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现在改善多了。”索南才让清晰地记得,那天是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走进他们家做客。

近一年时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问候、温暖的鼓励、深情的嘱托早已铭刻在果洛藏贡麻村村民的脑海里,成为他们最温馨的记忆。

“一定要坚信明天会更好”

果洛藏贡麻村是刚察县最大的藏族牧业村。畜牧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2014年以前,全村人居住在距离新居十几公里外的草原牧区。在政府帮助下,村里有190多户牧民从远处的草场搬迁安置到这里,索南才让一家也是其中之一。

2014年底,政府补贴4.7万元,索南才让一家人自付1.5万元,住进了这个宽敞的新居。

虽然搬到了新居,但日子还是紧巴。“2015年底,我们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家里只有8头牛,村里用扶贫资金给我们买了羊,我又通过扶贫贷款买了羊,扩大养殖规模。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家有25头牛、100只羊。”索南才让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总书记离开村子前对大伙儿说的——‘一定要坚信明天会更好!’如今,我们的生活一天一个样!”

“大家以前住着土房子,没有路,现在变化可大了,现在住的地方通了水电路,每家每户都有砖房。”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告诉记者,只有安居才能乐业,搬出草场后,老人看病、孩子上学也更方便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更足了,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说起村里的集体经济,身为“90后”的索南才夫旦如数家珍:“2014年以前我们村没有村集体经济,2015年后,村里建了一个藏家生态园,县城有20间店铺,2020年建设了27间藏式木屋……这几年,通过对外草场租赁、商铺租赁、对外承包藏家风情园等形式实现收益40万元。这笔钱主要用在全村缴纳医疗、养老金,房屋保险等,每年共支出27万元,其余的用来壮大发展产业。”

畜牧业是全村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村里依托优良的牧草和牲畜,新建328套畜棚,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全村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76元,比2020年增长1276元。

彭毛更宗才让是村里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他看到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便回乡带头办起了家庭牧场,虽说畜牧业是“老本行”,但他的思路是要在“老本行”上走出一条科学养畜的新路子。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起来才是富。”从去年开始,他联合村上养殖户,团结起更多群众,成立了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存栏300多只牛、1000多头羊,带动了20多户村民依靠畜牧业增收致富。

自去年总书记来到村里后,刚察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调整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专题安排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果洛藏贡麻村考察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工作,并成立果洛藏贡麻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整体推进工作专班,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工作任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从西宁出发,乘火车、转汽车,2021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仙女湾,实地考察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

青海湖,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总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青海省因其而得名。仙女湾位于青海湖西北侧,属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任桑加是沙柳河镇副镇长,也是乡镇联村干部,他告诉记者,果洛蔵贡麻村曾经是州定贫困村,流经村子的沙柳河是青海湖的支流。为了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青海省统一投入光伏扶贫资金,建光伏产业园,村里利用光伏扶贫收益分红资金聘请了村级保洁员,这些保洁员大多会倾斜脱贫户,这样一来,脱贫户多了一条增收渠道,保护生态环境也多了一份力量。

“总书记非常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草原上的牧民都在用心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湖。”索南才夫旦说,村子离仙女湾只有14公里,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全村有49名生态管护员,59名保洁员,巡山、巡湖、打扫卫生,捡拾垃圾……成了牧民的日常工作。

对于索南才让而言,绿水青山正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普惠着全村群众。“我是村里的生态管护员,每月工资1200元,我的职责是草场管护、草原防火等工作。妻子羊忠吉是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600元,负责房前屋后,村广场、村道、河道两侧的垃圾清理,现在我们月月都有工资。”索南才让说,生态环境越来越美,草原上的客人也会越来越多,那我们牧民的收入一定也会越来越高。

“生态变好了,我们这里草场周边随处可见野生的羚羊。”索南才让说的是几近灭绝的普氏原羚,它们比世人关注的藏羚羊更稀有,比“东方宝石”朱鹮更濒危,比国宝大熊猫更珍贵。

“总书记的嘱托不能忘,我们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任桑加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将依托环青海湖旅游线,做强藏式旅游,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村委会副主任、三社社长俄藏加依旧清晰地记得总书记离别时对乡亲们说的话:看到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现在我们村正在评选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咱们邻里之间更要互帮互助,谁家有困难我们一起帮一把!”“到年底评选民族团结先进时,你们家肯定榜上有名!”……每隔几日,俄藏加都会入户宣讲党的好政策,顺便和群众拉拉家常。

“我们村是纯藏族村,作为村干部必须承担起做好民族团结的重任,只有村民更团结,村子发展才会更好!”俄藏加告诉记者,安置点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孩子和老人,为了方便老年人生活,村里成立了志愿者协会,村委会每周会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去村民家打扫卫生,帮助老人。久而久之,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种子便种在了每一个村民心中。

虽然时令已过“春分”,但高原上的夜还比较寒冷,居住在安置点上的牧民群众大多依靠牛粪取暖,前几日,村民索南才浪加因有事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取暖成了问题。

村委会得知他们家没有牛粪,积极联系在牧区放牧的群众,没过多久,热心村民就将40公斤牛粪送到了老人家,这40公斤牛粪烧了足足半个月。不仅暖了屋子,更暖了一家人的心。

像这样互帮互助的故事每天都会在这里发生。据了解,近年来,果洛藏贡麻村先后获得“全州综治维稳先进村”“青海省脱贫攻坚先进村”“全国社会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先进村”等奖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

这几日,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建设规划《重大项目方案设计》刚刚“出炉”,这本厚重的规划方案中都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其中有一页尤为引人注目,画册上是一处广场,广场中间是一本打开的书,书上一双手托举着一个鲜艳的石榴。任桑加告诉记者,这个叫“腾志广场”,“腾志”在藏语中意为团结,这也寓意着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如今,在果洛藏贡麻村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路上,无论说起对未来的发展信心,还是村庄发展前景,铆足了劲往前走的牧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脸上绽放的笑容都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灿烂。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上一篇: “田保姆”让村民当起“甩手掌柜”

下一篇: 河南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省级示范班开班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