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内蒙古突泉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观察

来源:中国农网 时间:2021-10-31 点击次数:1368


 

10月中旬,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已至初冬,风吹到脸上很是“干寒”。站在自己开发出来的果园里,杨晓斌满是笑意。

杨晓斌是突泉县六户镇先锋村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从2008年开始,他流转村里1000余亩荒山,历经8年时间,栽植了400余亩南果梨、苹果梨、桃李等果树经济林,培育起600余亩的樟子松、文冠果、山杏等乔灌木生态林,把荒山开发成了“花果山”,也转化成了稳定收益的金山银山。

突泉县,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于去年3月摘掉了贫困帽子。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为突泉的头等大事和长久发展目标。谋定后动,突泉县抓主导产业、庭院经济、生态建设,开启了一个脱贫县的乡村振兴路。

中国气象局挂职干部、突泉县委常委、副县长臧海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气象局从2013年开始对突泉县展开定点帮扶,在顺利脱贫后继续帮扶突泉乡村振兴,下一步将按照“五大振兴”的部署持续重点发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一牛一米 做大产业强中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突泉产业振兴密码在于“牢牢牵住牛鼻子、做大做强米粒子”。

肉牛养殖是近年来突泉县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以安格斯肉牛和西门塔尔牛为主品种,现已发展至肉(奶)牛存栏12万多头。龙头企业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万余头安格斯肉牛、10万亩天然草场和10.9万亩种植土地的规模。不久前,突泉县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农产品推介活动,颇具特色的绿丰泉肉牛产品大受北京市民欢迎。

突泉地处北纬46°黄金玉米种植带上,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和玉米大县。全县耕地266万亩,其中玉米种植200万亩,此外还有10万亩谷子和1.5万亩水稻等,年产粮食20亿斤以上。

记者来到位于太平乡白庙子村的高金柱家庭农场采访。农场负责人高金柱告诉记者,该农场成立于2013年,现在共流转土地4400多亩,并托管农民土地3000亩,其中种植了1100亩水稻、1600亩谷子、400亩玉米、740亩青贮玉米和600亩甜菜,因为农场的种植和管理技术相对较高,所以玉米、谷子、水稻的单产也都比一般农民种植的要高。而托管土地,包括了整地、种植、防病、收获的完整环节,一亩地的托管费用只有100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种植收益,高金柱今年在地里种植了10几个玉米品种,供研究单位研究和筛选。高金柱一个地里掰一个玉米穗让记者看,穗型大小、颗粒大小以及穗型的完整度情况一看便知。他告诉记者说,“我们加工的金柱牌大米、小米和牛肉干已经与北京房山区的一个超市达成了合作协议,很快就能进入北京市场了!”

庭院经济 天生我“地”必有用

如何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产出更多的财富,突泉县的实践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比如庭院种蒜。太平乡五三村的王金霞是一位脱贫户,她就是因庭院种蒜而脱贫的,而种蒜正在为她增收。她今年67岁,大田种不动了流转了出去,就在自家的1亩庭院里发展“二茬三收”的庭院经济,即一茬紫皮蒜、一茬白菜或小葱,紫皮蒜可在端午节前后收一茬蒜薹,7月份再收一茬蒜头,一亩收入可达万元以上。中国气象局挂职干部、五三村第一书记张小培介绍,五三村全村387户,其中有220户种蒜,面积200亩,全部是庭院模式。

再如庭院育苗。记者来到六户镇和胜村张明的家里,只见他家庭院里密密长着一排排的果树苗木,其中有沙果、苹果梨、南果梨,还有龙丰、鸡心果等。张明是一位果树苗把式,育苗历史30多年,年育苗10万株,年纯收入10万元。和胜村支书王志坤告诉记者,在育苗大户的带动下,现在全村406户人家里有110户育果树苗,连村集体也育苗,年可增加集体收入十四五万元,是名副其实的“一村一品”。

庭院养殖同样红火。六户镇先锋村农民李来友就在自家庭院里养了西门塔尔肉牛,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去年出栏9头,今年已出栏6头,目前存栏22头。而先锋村也成为了一个养牛专业村,全村220户,其中养牛户80户。

山水生态 如梦如画乡愁来

老头山自然保护区,突泉“山”的代表。主峰海拔1391.2米,是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东麓的最高山峰,于1997年建立县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升级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今年59岁的汤凤文和他爱人李奎凤于2003年进入保护区做瞭望员,两个人在山上坚守迄今近19年。前期的很长时间,山上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供暖设施,两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水,条件允许时是下山背水,冬天下雪时就只能以积雪化水。每天早晨5点起床,6点就开始登山,从宿舍到瞭望台要爬418个台阶,完成瞭望加一个往返最快需要2小时,每天至少瞭望2次,近19年如一日,随时掌握保护区方圆520平方公里及周边可视范围内的火情,为防灾减损赢得了宝贵时间。让汤凤文颇感欣慰的是,保护区自建立以来没有发生过火灾,近十几年来也再没发生过乱砍滥伐的事件。“感觉跟山很亲,离不开!”汤凤文说。

突泉县农科局良种场,原本是做玉米制种的,后来改成了种商品玉米,再后来,因为良种场界内的西石头山被破坏得实在太严重,于是,2016年场党支部书记徐彬决定开始治理。徐彬介绍,西石头山原是被人用来开采石头的,山体被破坏得千疮百孔,一刮风漫天是土。良种场开始在山上打了三眼深井,引水浇灌种树,山的两边种了生态林塔松,山里面则开发成了158亩经济果林,种上了沙果、李子、葡萄、苹果等,同时还修了路,在山上建了凉亭。如今,经济果林已初见经济效益,而西石头山也成了当地居民休憩、采摘的休闲地和旅游地。

突泉县委书记张双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突泉是一个刚刚脱贫的县,所以乡村振兴一定要做得更加扎实才行,要走好乡村振兴的每一步,振兴之路,就在脚下;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大方向,始终牢记农民的主体地位,为农民而建,让农民共享!”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强


 

上一篇: “田保姆”让村民当起“甩手掌柜”

下一篇: 河南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省级示范班开班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