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和美乡村典范|这些村庄为何会成长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本

时间:2024-01-05 点击次数:1124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即“千万工程”。二十年来,“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本研究系列将聚焦这项由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通过对案例乡村的解读,旨在总结这些乡村建设的经验,希望为各地扎实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参考

| ①基于独特的区位条件找准发展定位

  案例乡村有两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一种是区位优势凸显,如昆山市祝家甸处于太湖湾大旅游圈中,紧邻锦溪古镇等景区,依托独特的砖窑文化,发展以文创为特色,以有机农业为主导,以乡村旅游产业、体育休闲产业为辅助的村庄产业体系;兴化市东罗村地处千垛菜花风景区和李中水上森林风景区之间,发展旅游有着先天优势,定位发展乡村旅游、农耕研学,带动村民就业创业;西湖区长埭村临近国家之江旅游度假区,距离杭州市中心15公里,村内旅游资源丰富,村民世代以种植西湖龙井作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锚定“茶+艺术“发展定位。另一种是近郊区位优势显著,如昆山市祝家甸村依托上海近郊优势,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大量电影、电视剧、广告在这里拍摄,婚庆、团建活动在这里举行,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又如安庄社区距离徐州市仅60公里,积极培育返乡青年创业孵化园,以文创中心等载体形成新产业的集聚和人才的集聚


| ②基于各自的产业基础打造富民全产业链

  经验证明乡村振兴工作离不开扎实的本土产业,而且更需要那些能够穿越经济长周期的产业作为乡村基石。案例乡村通过“三产”融合拉长传统产业价值链,以此增强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种产业模式:一种是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模式。西湖区长埭村当地传承已久、底蕴深厚的茶产业,结合部分艺术家长期定居长埭村、开展艺术创作的优势,谋定“茶+艺术”的发展定位,明确了多产融合发展的基本战略;奉贤区吴房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锦绣黄桃”种植地区,黄桃传统产业发达,通过社会资本入驻运营“黄桃+全产业链”;沛县安庄社区依托移民文化的传统技艺,结合电商平台发展了裘皮制品和杞柳编织品等制品产业化链条,并销往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种是生态+农文旅模式。吴兴区上林村通过环境治理,修复生态,建设4座生态公园,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业发展,生态农旅建设不仅提升了村庄人居环境,也带动了村民致富。瑞安东岙村多点分布“藕遇东岙”、“飞鸟惊荷”、“索面飘香”等,变“粮区”为“景区”,带动流量的同时,加速东岙特色索面晒场建设,形成生产销售规模、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③基于前期的资源盘活进行优化配置

  案例乡村大都存在现状宅基地总量偏大、布局散乱、利用率低、破旧空置等问题,通过以下方式有效盘活农村闲散和低效用地、闲置农房和宅基地,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必要的建设空间,引导产业入驻,将资源变成资产。一是整体推进耕地全部流转集约经营。吴兴区上林村抓住土地复垦契机,全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依托第一批土地流转村的先决优势,回租散户田地,统一规划管理,着手农业田园化项目暨“千亩园区”建设,增加高附加值农产品投入。昆山市祝家甸村完成120亩农田整治梳理工作,增设步道和露天营地,完成采摘果树园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沛县安庄社区整体推进耕地全部流转集约经营,建设四大旅游观光区。二是低效工业用地转型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和小微企业园。嘉定区伏虎村对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低效工业用地转型升级为乡村旅游用地,提升土地使用价值,实现乡村产业升级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吴兴区上林村把村中低厂房盘活,打造成小微企业园,通过改造,厂区占地未变,但空间翻了五倍,可出租面积1.6万平方米,通过拍卖平台实行公开租赁后,小微企业园项目最终以每年50万元的价格被租下,并且可带动500余人就业。三是闲置房屋用于旅游业发展和企业租赁。铜山区紫山村通过区镇两级租赁平台,将闲置房屋推向市场出租,用于民宿、农家乐、文化产业等,有效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瑞安市东岙村提升老村部,打造成兼具卫生服务站、邻里中心、研学基地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功能区。


| ④基于长远的运营理念引入社会资本

  案例乡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农民、村集体与开发企业四大组织构建“政府主导+整体运营+项目经营+农户参与”的路径,带动政府税收收入、企业开发收益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依托社会资本平台打通销路。如东罗村与兴化市政府、万科集团三方联手合作,依托万科企业及社区平台等资源优势,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面向万科业主及大客户直营销售,搭建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的一站式销售平台。二是引入社会资本提升专业化水平。嘉定区伏虎村在高标准农田培育、果蔬种植、农业研发和乡村旅游等方面引入专业化的农业品牌或企业,引导现代农业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奉贤区吴房村通过引入国有资本和社会专业团队共建运营平台,围绕“青春吴房”主题,对村庄整体进行了产业导入和运营提升。武进区陡门塘村创新民宿开发新模式,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村集体参股,村民农入股,合作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项目


| ⑤基于扎实的乡村建设嵌入旅游产业

  近50%的案例乡村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些案例乡村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如瑞安市东岙村挖掘传统的耕读文化、乡贤文化、田园文化、进士文化,发展并做强旅游产业,别具一格的江南庭院风景成为“网红打卡点”。铜山区紫山村意识到大都市周边风景区内的村落,是都市人休闲度假亲子游玩的目的地之一,将紫山村定位为大都市周边、云龙湖景区里的特色田园乡村,相应发展都市农业、文化旅游、民宿三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兴化市东罗村弥补了兴化千垛景区配套补足的短板,重点打造餐饮和住宿的产品,同时带动果园采摘、民俗手工艺等业态发展。瑞安市东岙村依托150亩莲塘打造莲清园赏荷景点,依托河道建设景观绿道形成10公里田园骑行观光风景线,依托老村部建设独具江南庭院风格的5星级文化礼堂,形成“一园一馆一道”的农文旅产品格局,拉动精品民宿、主题酒店、进士索面馆等业态。吴兴区上林村打造以品梅赏梅、鱼耕体验、特色民宿为主题的“六美乡村”精品村


| ⑥基于现代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案例乡村坚持数字赋能、改革破题、创新制胜,积极探索乡村创新实践生态化数字化路径。一是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吴兴区上林村引入智慧渔业系统,推动传统池塘养殖向智慧渔业模式转变,大大提高了渔业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并带动全村30余户养殖户共同走上“科技养鱼”的转型升级之路。瑞安市东岙村聚焦“农创、旅创、品创”,发展智慧农业,升级5G数字稻田,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地。西湖区长埭村与浙江大学茶学院合作,开展智慧茶园建设。二是数字加速农村电商。铜山区紫山村利用引入的企业创新发展农业+文旅+电商模式,利用企业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对外提供优质服务,使第一产业与互联网电商销售服务业有机融合。三是数字助力乡村管理。瑞安市东岙村推进智慧大脑+“智慧党建、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管理”的“1+4”智控体系2.0版建设。四是数字优化场景体验。武进区陡门塘村对接太湖湾区域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地方特色资源的“线上+线下”平台,运用实物感知、全息展示、交互操作、VR虚拟等创新技术手段,为当地特色景点营造科技亮点和更好的项目体验

 

上一篇: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

下一篇: 沛县大屯街道安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