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非凡十年·海南篇】琼崖风劲潮涌谱新篇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2-08-03 点击次数:1257


 

琼崖风劲潮涌谱新篇

琼海市美丽乡村。邓卫哲 摄

琼崖风潮起,改革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到海南考察。每次考察,他必去乡村;每次进村,他必看产业。

“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海南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

十年来,海南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造“长板”,瞄准弱项补“短板”,深化拓展创“新板”,打造全国南繁硅谷和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全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据统计,2021年海南省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2014.79亿元,比2011年翻了一番,农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1/5。202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6元,相比2011年6446元增长了近3倍。

南繁硅谷“底座更牢”

民以食为天,粮以种为先。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在三亚崖洲湾畔,塔吊高耸,施工正酣,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崖洲湾科技城,正全力打造国家南繁硅谷、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及产学研城深度融合的聚集地。

北纬18度的阳光,造就了海南育种的“天然大温室”。依托资源禀赋优势、政策优势、制度集成创新优势等,海南正以打好种业翻身仗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南繁硅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海南贡献。

要建好“南繁硅谷”,南繁基地服务保障必须跟得上。近年来,海南省扎实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在三亚、陵水、乐东等3个市县最适合从事南繁科研育种的区域划定26.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含5.3万亩核心区),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实行用途管制;专门划定783亩南繁配套服务区建设用地,支持建设南繁基地所需的配套设施,解决南繁专家科研、生产、生活保障跟不上的问题。

目前,在这里开展育种制种的科研工作者累计超过62万人次,从杂交水稻到高产玉米,从抗病虫害的棉花到脆甜的哈密瓜,在我国已审定的4.9万个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南繁培育。三亚、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临高等地发展农作物制种产业,常年制种面积超20万亩,繁育优质南繁种子3800多万公斤。

去年4月,崖洲湾种子实验室成立,这是三亚崖洲湾科技城搭建的公共科研平台,依托和服务于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引进院士团队和组建创新团队46个。它的成立,改变了过去科研人员背着育种材料南北辗转,各单位“关起门育种”的状态,让各科研单位打破边界、联合攻关成为现实,南繁科研也从季节性向常年研究转变。

除了传统作物南繁育种,海南还是发展水产南繁的天堂,在全国水产育种上占据重要地位。三鱼一虾一螺优势最为明显,石斑鱼鱼卵、金鲳鱼鱼卵、东风螺苗种全国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5%,南美白对虾一代虾苗占37%、罗非鱼鱼苗占26%。在东南亚苗种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海南金鲳鱼苗种超过90%,石斑鱼苗种超过40%。

近年来,海南抢抓建设自由贸易港机遇,集成放大各种优势,夯实种业底部支撑,着力推动南繁科研育种由季节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种子研发转变,由单纯育制种向种业全产业链转变,由分散科研向集群协同转变,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国家南繁硅谷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热带特色“王牌更王”

海南是我国的热带岛屿省份,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自然资源禀赋优异,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已真正成为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围绕“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的总体要求,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品牌引领、产业升级的思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由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的转变。

海南已从昔日荒岛变成全国人民的冬季“菜篮子”和热带“果盘子”,全省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达300万亩,产量突破500万吨,比2011年分别增长14.48%、26.47%,保障全国180多个中大城市“菜篮子”供应。热带水果种植面积269万亩、产量352万吨,“三亚芒果”“东方火龙果”“海口火山荔枝”等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农业提档升级,关键在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建设上发力。海南把有品无牌、一品多牌或“乱、杂、弱、小、散”的品牌整合统一,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农业知名公用品牌,实现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提起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就绕不过“三亚芒果”。最接近“北纬18度”的三亚,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是我国芒果的最佳优生区之一。2000年以来,三亚芒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8万亩,占海南全省种植总面积的54.1%,全国种植总面积的14.6%。

“‘三亚芒果’已成为海南最具价值的区域公用品牌,也是三亚热带水果生产中发展最快的产业,占全市出岛水果的90%以上,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三亚芒果协会会长彭时顿介绍,三亚通过成立三亚芒果协会,实行村企联动,全产业链推动芒果产业提质增效,带领农民种植芒果实现每亩增收50%以上,年收入超过4万元。目前,三亚芒果产值已超过50亿元。

接下来,海南将按照“做强优势,培育潜力”的原则,聚焦“稳、强、高”目标和特色鲜明、适度规模、成长性好、参与度高,围绕冬季瓜菜、水稻、水产养殖、文昌鸡、天然橡胶、槟榔6个优势产业和南繁种业、甘蔗、胡椒、咖啡、芒果、荔枝、火龙果、菠萝、蜜瓜、榴莲、茶叶等11个潜力产业,加快推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

村美人富“日子更火”

山峦起伏,海风阵阵。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一栋栋风格新潮的民宿成为独特风景,点缀在山海椰林间,已成为博后村的一张新“名片”。

凭借依山靠海,临近亚龙湾国际度假区的优势,博后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民宿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简约风、黎族风、海洋风等各具特色的民宿,让博后村村民收入增长、精神富足。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5000元增加到如今的两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

在海南省琼海市,农旅融合发展同样如火如荼。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举办的东风,琼海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会客厅建设,开启了“田园外交”新风尚。当“田园风”遇上“国际范”,碰撞出一个个崭新的乡村面貌,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美丽乡村更宜居,一二三产融合增福祉。近年来,海南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美丽海南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千个美丽乡村建设,把“绿水青山”变成百姓的“金山银山”。

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发展思路,海南因地制宜,为每个乡村量身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力避同质化发展,全面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带热乡村全域旅游,吃上“旅游饭”的农民钱包越来越鼓。如今,海南已建起1600多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正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海南样板”。

立在新时代的潮头,海南始终坚持深化改革这一主线,充分发挥国际自贸港政策红利,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实现村美人富产业兴。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操戈 邓卫哲


 

上一篇: “田保姆”让村民当起“甩手掌柜”

下一篇: 河南省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省级示范班开班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